科技獎勵
科技獎勵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小麥高產、抗銹的優良種質資源繁六及姊妹系 | 顏 濟、張顯志、王世光、楊俊良、孫福珍、鄒應龍 | 1990 |
2 | 秈亞種內品種間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岡·D型雜交稻 | 周開達、李實賁、黎漢云、李仁端、孫曉輝 | 198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小麥族種質資源研究 | 顏 濟、楊俊良、鄭有良、周永紅、劉登才 | 2000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疫苗 | 程安春、汪銘書、朱德康、賈仁勇、陳 舜、黎 淵 | 2013 |
2 | 西南地區玉米雜交育種第四輪骨干自交系18-599和08-641 | 榮廷昭、潘光堂、黃玉碧、曹墨菊、高世斌、蘭 海 | 2008 |
3 | 玉米高配合力、高產、高抗多種病害新自交系48-2和S37 | 榮廷昭、劉禮超、倪昔玉、雷本鳴、黃玉碧、潘光堂 | 1996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秈型雜交水稻 | 四川農學院(主研單位) | 1981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促菌生的研究 | 何明清等(主研) | 1987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應用 | 周小秋、鄺聲耀、馮 琳、戈賢平、劉輝芬、姜維丹、米海峰、吳 培、劉 揚、唐 凌 | 2019 |
2 | 豬抗病營養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 | 陳代文、車煉強、詹 勇、吳 德、余 冰、虞 潔、張克英、何 軍、韓繼濤、張 璐 | 2018 |
3 |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應用 |
馬 嘯等(主研) | 2017 |
4 | 大恒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應用 | 朱 慶、劉益平、趙小玲等(主研) | 2014 |
5 | 豫綜5號和黃金群玉米種質創制與應用 | 黃玉碧等(主研) | 2014 |
6 | 小麥種質資源重要育種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 | 鄭有良等(主研) | 2014 |
7 | 建鯉健康養殖的系統營養技術及其在淡水魚上的應用 | 周小秋、鄺聲耀、戈賢平、王尚文、馮 琳、劉 揚、唐 凌、高啟平、姜維丹、唐 旭 | 2013 |
8 | 豬雞病原細菌耐藥性研究及其在安全高效新獸藥研制中的應用 | 鄒立扣等(主研) | 2012 |
9 | 母豬系統營養技術與應用 | 陳代文、吳 德、楊 鳳、張克英、余 冰、方正鋒、羅旭芳、李芳溢、何 健、李 勇 | 2010 |
10 | 骨干親本蜀恢527及重穗型雜交稻的選育與應用 | 李仕貴、馬 均、李 平、黎漢云、周開達、高克銘、王玉平、陶詩順、吳先軍、周明鏡 | 2009 |
11 | 四個南方重要經濟林樹種良種選育和定向培育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 | 陳其兵、張 健等(主研) | 2007 |
12 | 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與應用 | 郭萬柱、婁高明、徐志文、孫迎中、石 謙、王 琴、王 印、王小玉、季永誠、汪銘書 | 2005 |
13 | 高配合力優良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選育與應用 | 汪旭東、吳先軍、李 平、楊文鈺、高克銘、何 禮、馬玉清、馬 均、龍 斌 | 2003 |
14 | 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優良不育系岡46A的選育與應用推廣 | 黎漢云、劉代銀、周開達、龍 斌、李仁端、黃世超、李仕貴、楊 林、朱建清、馬 均 | 2000 |
15 | 豬、雞營養參數及配方新技術研究 | 王康寧、趙 玲等(主研) | 1997 |
16 |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綜合調查與利用研究 | 劉世全等(主研) | 1995 |
17 | 家畜家禽品種資源調查及《中國畜禽品種志》的編寫 | 邱祥聘等(主研) | 1987 |
18 | 西藏作物品種資源考察 | 徐廷文等(主研) | 1987 |
19 | 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 | 楊 鳳等(主研) | 1985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紙漿竹林集約栽培模式研究 | 江 心等(主研) | 1998 |
2 | 涼山半細毛羊新品種選育 | 陳圣偶等(主研) | 1998 |
3 | 雜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應用 | 孫曉輝、李實賁、張景國、梁禹九、田彥華 | 1991 |
4 | 九省市主要經濟自然區土壤及糧食作物污染元素環境背景值的研究 | 劉世全等(主研) | 1987 |
5 | 四川省玉米雜交種區域化選育布局及配套應用研究 | 賴仲銘、榮廷昭等(主研) | 1987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小麥良種“繁六”“繁七”的選育 | 顏 濟等 | 1978 |
2 | 岡型雜交水稻及其不育系 | 周開達等 | 1978 |
3 | 小麥黃色花葉病研究 | 陶家鳳等 | 1978 |
4 | 四川長江水產資源調查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78 |
5 | 《四川中藥志》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7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農村場戶聯合肉雞示范基地系列技術開發 | 王林全等 | 198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鴨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(CH60株) | 程安春、汪銘書、楊 喬、劉洪斌、方鵬飛、蔣貽海 | 2015 |
2 | 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疫苗 | 程安春、汪銘書、朱德康、賈仁勇、陳 舜、黎 淵 | 2012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畜禽遺傳規律及其應用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84 |
2 | 肉脂型豬飼養標準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84 |
3 | 全國微量元素硒含量分布的調查研究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84 |
4 | 四川小麥小窩疏株密植技術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84 |
5 | 四川棚鴨業調查 | 邱祥聘等 | 1981 |
6 | 四川省地方豬種種質資源調查 | 四川農學院 | 1980 |
7 | 氟污染與防治研究 | 四川農學院等 | 1978 |
8 | 岡型雜交水稻及其不育系 | 周開達等 | 197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牛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推廣 | 王之盛、彭忠利、拉 環、白國勇、陳震宇、丁俊仁、彭全輝等 | 2016 |
2 | 川單11號、13號優化配套高產栽培模式及示范推廣 | 潘光堂、張 健等 | 2003 |
3 | 四川省商品肉兔配套技術開發 | 宋 育等 | 1990 |
4 | 四川雜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技術推廣 | 田彥華、李實賁等 | 198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小麥種質資源中重要育種目標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 | 鄭有良等(主研) | 2013 |
2 | 甘藍型油菜JA系列不育系的創制與應用 | 四川農業大學等(主研) | 2013 |
3 | 高配合力優質新質源水稻不育系803A的創制及應用 | 李仕貴等(主研) | 2011 |
4 | 家畜家禽品種資源調查及《中國畜禽品種志》的編寫 | 邱祥聘等 | 1985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四川大邑縣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的研究 | 吳月良等(主研) | 1985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四川豬的營養需要 | 楊 鳳等 | 1983 |
2 | 棉花洞A雄性不育“一系兩用”法的利用 | 四川農學院 | 1980 |
3 | 小麥良種“繁6”“繁7”的選育 | 顏 濟等 | 197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西藏自治區土壤資源綜合調查與利用研究 | 李建平、姚祖芳、蘇大學、張天真、薛世明、劉世全、蔣光潤、李明森等(主研) | 1993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大型肉鴨新品系選育及配套試驗的研究 | 王林全、王繼文、曾繁同、邱祥聘、姜小雨、張子元、史若星、楊志勤、張良才、吳 勇、劉廣生 | 1997 |
2 | 豐抗兼優玉米雜交種川農單交9號 | 劉禮超、榮廷昭、倪昔玉、雷本鳴、黃玉碧、潘光堂、羅輯光、姚書全、吳廷鑫、蔣顯超、李海龍 | 1996 |
3 | 雜交稻D優63 | 黎漢云、劉文炳、周開達、李仁端、王福至、黃作君、朱永昌 | 1988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高抗優質超級稻恢復系雅恢2115的創制與應用 | 黃 富、彭友良、李德強、欽 鵬、江青山、楊 莉、曾 波、毛雙林、任萬軍、王文明 | 2018 |
2 | 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發掘與特色新品種選育及配套關鍵技術集成應用 | 唐 茜、王 云、李春華、杜 曉、段新友、唐曉波、陳盛相、賈 煉、譚禮強、張冬川 | 2018 |
3 | 適于現代產業鏈的竹種質資源選育技術創新與示范 | 胡尚連、陳其兵、羅學剛、徐 剛、雷 霆、龍治堅、陳云華、任 鵬、王道云、賈廷彬 | 2018 |
4 | 西南玉米新“三高”自交系K169、K236和K305的選育與應用 | 柯永培、潘光堂、石海春、袁繼超、張 彪、孫 群、柯永其、余學杰、周志軍、孔凡磊 | 2017 |
5 | 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應用 | 周小秋、鄺聲耀、馮 琳、姜維丹、吳 培、張 璐、姜 俊、米海峰、唐 凌、高啟平 | 2017 |
6 | 小麥近緣資源發掘及種質創新與利用 | 劉登才、魏育明、伍碧華、蘭秀錦、張連全、代壽芬、王際睿、陳國躍、江千濤、劉亞西 | 2016 |
7 | 紫杉醇天然供體-曼地亞紅豆杉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 | 王 剛、羅建勛、蒲尚饒、辜云杰、馮永林、高 潔、沈金亮、王昌全、王 勇 | 2016 |
8 | 四川花椒特色經濟林培育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推廣 | 龔 偉、王景燕、李宏偉等(主研) | 2016 |
9 | 丘陵山地玉米高產創建技術及集成應用 | 陳遠學等(主研) | 2015 |
10 | 西南玉米育種重要目標性狀的分子鑒定與利用 | 潘光堂、盧艷麗、付鳳玲、曹墨菊、高世斌、張志明 | 2014 |
11 | 四川省種豬遺傳改良體系建立和配套系選育研究與應用 | 李學偉、朱 礪、李明洲、馮光德、曾仰雙、唐國慶、姜延志、刁運華、陳方琴、帥素容 | 2014 |
12 | 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 | 鄧良基、張世熔、高雪松、王昌全、陳 強、劉定輝 李 冰、侯大斌、范巧佳 | 2013 |
13 | 豬抗病營養理論與技術 | 陳代文、詹 勇、吳 德、張克英、余 冰、何 軍、丁雪梅、毛湘冰、鄭 萍 | 2013 |
14 | 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| 王西瑤等(主研) | 2013 |
15 | 簡州大耳羊新品種培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 | 張紅平、李 利等(主研) | 2013 |
16 | 主要鵝種遺傳資源的評價與創新利用 | 王繼文、李 亮、馬 敏、李慧芳、刁運華、韓春春、劉賀賀、章雙杰、潘志雄 | 2012 |
17 | 西南小麥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| 樊高瓊等(主研) | 2012 |
18 | 水稻高品質高配合力骨干不育系宜香1A的創制與應用 | 王玉平等(主研) | 2012 |
19 | 建鯉健康養殖的系統營養技術研究及其在淡水魚上的應用 | 周小秋、鄺聲耀、馮 琳、劉 揚、唐 凌、姜 俊、胡 凱、高啟平、李樹紅 | 2011 |
20 | 小麥重要育種目標性狀基因的鑒定與利用 | 鄭有良、劉登才、魏育明、張連全、王際睿、顏澤洪、陳國躍、代壽芬、江千濤 | 2011 |
21 | 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| 鄧仕槐、肖 鴻、甘炳成、李遠偉、張延宗、沈 飛、張小洪 | 2011 |
22 | 馬鈴薯多熟高效種植模式及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| 袁繼超等(主研) | 2011 |
23 | 主要作物種用化控抗逆壯苗栽培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| 楊文鈺、周偉軍、陶龍興、段留生、任萬軍、樊高瓊、程映國、周耀德、曾曉春 | 2010 |
24 | 母豬系統營養技術研究與應用 | 吳 德、陳代文、張克英、余 冰、林 燕、方正鋒、賈 剛、曾秋鳳、丁雪梅 | 2009 |
25 | 四川主要叢生竹定向培育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推廣 | 陳其兵、童 偉、高素萍、胡尚連、董文淵、馬利春、馬光良、江明艷、劉光立 | 2009 |
26 | 四川雜交中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推廣 | 楊文鈺、馬 均等(主研) | 2009 |
27 | 高配合力優質新質源不育系803A的創制及應用 | 馬炳田等(主研) | 2009 |
28 | 川西北高原牧草種質資源收集評價、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示范 | 馬 嘯等(主研) | 2009 |
29 | 四川省“農業科技110”示范工程 | 鄧良基、徐增華、李 曉、李光燦、張世熔、魏 宏、胡玉福、廖顯益、耿萌輝 | 2008 |
30 | 優良牧草種質資源挖掘、新品種選育及應用 | 張新全、杜 逸、李天華、楊春華、吳佳海、何丕陽、吳彥奇、龍忠富、彭 燕 | 2008 |
31 | 重穗型雜交稻骨干恢復系蜀恢527的選育與應用研究 | 李仕貴、黎漢云、高克銘、王玉平、李 平、周開達 馬 暉、馬炳田、張武軍 | 2008 |
32 |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定向培育技術及示范推廣 | 張 健、李賢偉、馮茂松等(主研) | 2008 |
33 | 畜禽疫病防控體系無公害系列藥品開發及產業化示范 | 程安春、汪銘書、曾維忠、郭宇飛、朱德康、唐 海、謝建勇、張世新、孫迎中 | 2007 |
34 | 高配合力、大穗、多抗、廣適玉米自交系08-641選育與應用 | 榮廷昭、劉禮超、潘光堂、黃玉碧、譚登峰、楊克誠、唐祈林、李晚忱、胡爾良 | 2007 |
35 | 大恒優質肉雞育種研究與應用 | 朱 慶、劉益平等(主研) | 2007 |
36 | 麥類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研究 | 鄭有良、周永紅、劉登才、魏育明、蘭秀錦、顏澤洪、楊瑞武、伍碧華、侯永翠 | 2006 |
37 | 四川叢生竹林定向培育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 | 陳其兵、孫 鵬、龍漢利、張 健、石 銳、王啟和、高素萍、楊灌英、馬光良 | 2006 |
38 | 重穗型雜交稻的高產機理及其稀植優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| 馬 均、陶詩順、劉代銀、楊文鈺、楊世民、劉基敏、龔一鴻、王賀正、李 平 | 2006 |
39 | 滎經長毛兔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應用 | 賴松家、楊光友等(主研) | 2006 |
40 | 水稻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、重要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及應用研究 | 李仕貴、李 平、鄧曉建、吳先軍、朱立煌、錢 前、譚震波、陳學偉、何 平 | 2004 |
41 | 豬、雞病原菌耐藥性檢測及安全高效新獸藥研發 | 王紅寧、劉書亮、黃 勇、周 生、吳 琦、柳 萍、馬孟根、余 勇、吳祥輝 | 2004 |
42 | 優質、多抗、超高產玉米雜交種川單15號的選育及應用 | 柯永培、楊克誠、黃玉碧、賴仲銘、肖小余、袁繼超、李其義、余學杰、石海春 | 2004 |
43 | 高配合力優良雜交水稻恢復系蜀恢162選育與應用 | 汪旭東、吳先軍、李 平、楊文鈺、高克銘、何 禮、馬玉清、馬 均、龍 斌 | 2002 |
44 | 四川地方種質和美國玉米種質“三高”自交系21—ES和18—599、156選育研究 | 榮廷昭、劉禮超、楊克誠、柯永培、潘光堂、黃玉碧、賴仲銘、李晚忱、譚家興 | 2001 |
45 | 四川瘦肉型豬規模化養殖及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 | 王康寧、李學偉等(主研) | 2001 |
46 | 禽傳染性支氣管炎(新變型)綜合防治 | 王紅寧、甘孟侯、黃 勇、王林川、劉興友、吳 琦、柳 萍、張桂云、黃亞東 | 2000 |
47 | 小麥異種屬基因庫的建立及物種生物系統學研究 | 楊俊良、顏 濟、周永紅、盧寶榮、孫根樓、張新全、伍碧華、劉登才、鄭有良 | 1999 |
48 | 我國西南山區高產優質玉米雜交種雅玉2號選育研究 | 榮廷昭等(主研) | 1999 |
49 | 涼山半細毛羊新品種選育 | 陳圣偶、吳登俊等(主研) | 1997 |
50 | 榮昌豬瘦肉型品系選育 | 蔣必光、宋 育、李學偉等(主研) | 1996 |
51 | 中秈雜交水稻高產穩產新組合岡優22號 | 李仕貴、黎漢云、汪旭東等(主研) | 1996 |
52 | 狂犬病(HEP/BHK21)疫苗株及抗體檢測技術的研究 | 郭萬柱、馮炳芳、蔣文燦、陳代榮、趙錦芬、汪銘書、王實夫、余廣海、羅時南 | 1995 |
53 | 四川無融合生殖水稻(SAR-1) | 周開達、李 平、汪旭東、陳 放、羅明嚴、志 彬、周紹莉、高克銘、 | 1993 |
54 | 小麥遠緣雜交及人工合成的11個新種 | 蔣華仁、戴大慶、肖進和、孫東發 | 1992 |
55 | 雜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應用 | 孫曉輝、李實賁、張景國、梁禹九、田彥華、田廷樞、楊明均、張斗成、崔明新、任天舉、陳 亮、賴映星、張義團、周捷將、甘開源、黃友欽 | 1990 |
56 | 四川西部林區冷杉腐朽病規律和開發的理論與技術研究 | 邱德勛等(主研) | 1990 |
57 | 成都白雞新品種及育種方法研究 | 邱祥聘、曾繁同、謝后清、程濟棟 | 1985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四川省丘陵地區技術綜合開發(三臺縣試點) | 張曉龍、曾偉光、劉遠鵬等(主研) | 1992 |
2 | 三臺縣丘陵區農業綜合技術開發 | 曾偉光、楊久倫、劉遠鵬等 | 1992 |
3 | 建川雜種鴨養殖技術開發 | 王林全等(主研) | 1990 |
序號 | 成果名稱 | 完成人/單位 | 時間 |
1 | 同步全面小康進程中四川精準脫貧研究 | 莊天慧、藍紅星、曾維忠、楊 浩、張海霞 | 2016 |